2)25、校长_庶道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启师在一旁道,“老陶,可莫失了心气,依你的本事,只要一年光景,照样热热闹闹。”

  老陶躬身行礼道,“患难见真情,梁掌柜的,真是让你费心了,感恩不尽,这情我记在心里,就不多说了。”

  开始翻修房子,打扫卫生,陶家旅馆再次营业。

  逃难来此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日有几百人,他们基本都是聚集在溯古河或者溯古支流这些靠近水源地的地方。

  沿河密密麻麻的搭的都是棚子。

  镇里的人并没有排斥他们,他们往上几代都是移民,来了就是溯古镇人。

  溯古镇的劣势就是人太少,人越多就代表着越兴旺。

  镇里的人指导他们怎么盖房子,怎么支灶台,怎么做炕,告诉他们南方与大东岭的区别,在大东岭房子的地基浅了,房子会陷入冻土,墙壁薄了没法保温,熬不过冬天。

  地不要钱,面积大,随便盖,但是有能力盖房的依然是极少的人,逃难来的,都没有家底,即使有,也在逃难路上花费殆尽,现在到了目的地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老行头等人便活跃了起来,他借钱给他们。

  只借给壮劳力,而且最好是有老婆孩子这种,还不了钱不怕,来林场做工抵债,伐木队永远在缺人。

  最持欢迎态度的是那些种田大户,因为人少,每年雇工都要花大价钱争抢劳力,人多了人力才能便宜。

  他们事先商量好,轮流搭粥棚。

  粥不能白喝,他们可不是善人!

  想喝粥就得签雇工合同。

  他们以极低的工价把这些人签到手里,作为秋收的人力。

  苞米等着掰,大豆、稻谷等着割,马铃薯等着挖,都需要人。

  跟老行头一样,也优先签拖家带口的,即使遇到个别不讲诚信的,跑路了,还能带一家子跑?

  像那些上无老下无小,无牵无挂的人,要么去了北岭的招工队,要么在镇里找零工。

  镇上的人见有便宜劳力,便趁机把房子翻修了一遍。

  纪墨眼热,他受够了蜗居,他也想住大房子。

  他又没多少钱,想来想去,他提前把各家学生家长承诺的半袋粮食要了过来,堆满了半间屋子。

  深思熟虑后,他找到了吴友德。

  吴友德笑着道,“工人管饭就行,不用给多少工钱,你这些粮食基本够了,主要还是材料钱。”

  纪墨道,“房梁、板材我就多借斧头,让他们从老林子直接砍,剩下就是地基的红砖钱,还有钉子,工具之类的。

  我手里还有八十块钱左右,应该够了吧?”

  吴友德翻白眼道,“土坯房是够了。”

  纪墨颓然,水泥、沙子、红砖,都要不少钱。

  最后一咬牙,用坚定的态度道,“那就土坯房吧。”

  吴友德道,“想好了?泡水就掉墙皮,还会开裂。”

  纪墨道,“还能比我现在这破屋子差了?”

  房子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