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七章 孝廉_三国有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边,袁术和孙坚就已经开始谋算盟友了,先是荆州刺史,又是南阳太守,到如今孔刺史又险些遭了他们的算计……说是诸侯众志成城,齐心杀贼,实际上哪个又没点歪心眼子?是人就会有私心,袁术和孙坚有,北面的袁绍、公孙瓒、曹操那些人一样有私心,大家都各怀鬼胎……敢问许公,这仗怎么赢?”

  许靖长叹口气,想起自己去鲁阳替孔伷做说客,袁术虽然看似爽朗,但其行为根本就没为朝廷考虑……这孩子年纪小,但看的却很明白透彻。

  “那依公子这么说,这次讨董的结果,很可能是个不了了之,有头无尾的结局?”

  陶商点了点头,道:“小子不敢肯定说是,但估计八九不离十。”

  许靖点了点头,道:“受教。”

  陶商连忙摆手:“许公这话令晚辈汗颜,不过是酒后胡言乱语而已。”

  许靖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突然话锋一转道:“陶公子,你可曾应了岁科?”

  “啊?”陶商闻言不由懵/逼……啥意思?

  许靖误会了陶商的表情,笑道:“原来陶公子尚未举孝廉入仕,你那老父也真是糊涂,他如今虽然坐了徐州刺史,可日后若要任你为官,凡事还需走个章程不是?怎么当爹的,一点也不为儿子的仕途考虑。”

  陶商闻言不由汗颜……这事实在赖不得陶谦……实在是身体的前任主人不争气,不想当官啊!

  陶商转头望向孔伷,却见这小老头一脸欣然之色,乐道:“陶公子,恭喜恭喜,许公愿亲尊举你为孝廉,这份殊荣可不多见啊,别看许公虽然是我的门客,但在他逃难出洛阳的时候……可是带着御史中丞的官职和印绶出来的!能被御史中丞亲举的孝廉茂才,放眼我大汉十三州,每年也没有几个。”

  陶商虽然楞了一时,但马上便回过味来。

  到了东汉末期,察举制已经基本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成了举孝廉的基本准则,察举大多不实。

  不过陶商并不介意这种松弛的考核……顺水推舟先应了,用许靖的人事资源给自己博个名声,这么划算的买卖为什么不做……再说这也是许靖上杆子,自己可没求他。

  “既然如此,小子就在此多谢许公厚意了。”

  许公点了点头,道:“公子放心,你救了孔公绪一命,许某身为他的好友,岂能不厚报于你?汝南许邵许子将乃吾之堂弟也,且待我择日叮嘱他一声,少不得也让你的名字到那“月旦评”走上一遭。”

  许靖这回也是下了血本回报陶商,不但答应以御史中丞的身份亲自举陶商的孝廉,还承诺让他上月旦评。

  真要有这两事垫底,徐州陶公子的贤名也算是响彻天下了。

  陶商的表情明显没有许靖和孔伷想象中的那么欣喜若狂……

  只见这小子皱着眉头思虑了半晌,方才缓缓开口道:“我这样,算不算作弊啊?”

  许靖和孔伷闻言顿时一窒。

  看这孩子把嗑唠的……稀碎。

  “孩子。”孔伷语重心长道:“这怎么能算作弊呢?你乃当世英才,许公为‘月旦评’举贤推能,乃真才实用也!”

  陶商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不知许公,打算在‘月旦评’上如何评价我?”

  许靖想了一想,道:“清平之俊杰,乱世之英才,贤侄看可否?”

  陶商摇了摇头,道:“许公夸赞过甚,小子觉得名不副实。”

  许靖奇道:“那依照贤侄之见,该当如何评价?”

  陶商思虑良久,缓缓言道:“我看就清平之君子,乱世之忠良吧……低调一点,比较符合小侄的作风。”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