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一章 致仕1_大明圣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课外,这里讲的最频繁的,便是官制改革之事,整套新的官制,通过九个阁老和各部尚书,详详细细的灌输到他们脑海中,并牢固的记下来。

  作为新科进士,他们有的要外放,主政一县,有的要下到省府,充当中层官员,协助当地知府,进行吏治改革。所以,整套官制的建立和分工合作,才是他们学习的核心,其他的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在教学的最后,国子监还发了很多奇怪的书,什么《论一名县令的休养》,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何当好新时代下的县令》,还有什么《我是如何做好一名备胎知府的》,这些书名奇奇怪怪的,但内容却不简单,讲的全是上级考核,和下到府县之后应该干的事情。

  事无巨细,全都写在了上面,当然,在最后一页,渎职的惩罚也写了,只有一个,支教,但是,真正令人惧怕的是支教的时间和地点。

  比如,轻一点的事去云贵土司支教三年,重一点的是发配辽东,去给女真鞑子洗脑五到十年,更重的,则是去西域及草原上宣扬儒家教化,去教育那些浑身腥膻的蒙古人,至于时间,则是一辈子。

  想想自己的未来要在那种情况下度过,卢象升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为了来年不被吏部考核评为渎职,他翻开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册子的名称就正常多了,叫《一县工作计划书》,这是内阁的正式公文,分发到了每一个主掌一县之地的人手中。

  直到这个时候,卢象升才知道,原来只有参加综合科考试的进士才能外放一县,其他的不是进入各部,就是到省府当中,充任一部司首。司首是对如今省府县下面各个科室掌管的称呼。

  尽管如今官吏一体化,但毕竟只是政策下来,还没有开始,他们充当着吏员的头头,心里自然不好受,这些司首全是去干实事的,哪里有综合科那些当县令来的畅快,那可是有百里侯之称的知县。第三零一章致仕

  不过,尽管新科进士们不太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带着公文去赴任,没办法,今科不同于以往,礼部下来死命令,若敢有挂印辞官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不叙用,且三代禁止科举。

  严厉的警告,强按着这些进士们千万大明十三省的地界,充当地方官。不过,他们还不是最倒霉,那些没有考上的举人比他们还要倒霉。再一次和以往不同,剩下没有中进士的举人,没有被放归回乡,而是全部被吏部征召了。

  按照大概的身体和能力,这些举人被分到了每一个进士的名下,他们一人带着五六个去赴任,这就是今后他们的属下了。至于不去的,哼哼,反正所有接到委任公文的举人,都乖乖的找到了自己的上官,然后结伴去了驿马院,由驿马院安排行程出发。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