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六二章 归国_大明圣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散费,欠发的军饷,以及各种安置费用,城防军的军费,等等都要用到钱,之前的三百万两已经用完了,剩下还有好大的缺口。

  没钱还只是个小问题,叫王承恩批拿就是,但是没有人却严重很多了。城防军的编练并不是把人选一遍就行,那是需要大量教官和基层军官的。或许最高职位的城防将军可以暂时不设立,但没有基层军官却不行。

  而孙承宗手中的基层军官,一向都是从中央野战军中因伤退役出来的,有着这些朱由校的嫡系在下面掌握着军权,他才能放心将这个编练的权利交给孙承宗,不然的话,他晚上睡觉都会睡不着。

  谁知道什么时候,下面的军队就变了性质,改天第一个冲他竖起反旗。

  内阁的事情朱由校或许还能继续沉住气,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老鼠跳出来,但是城防军的事情彻底让他坐立不住了,只想赶快回到大明,转业一批军人下去。

  “王业泰,传朕军令,三日后班师回朝!”沉默良久,朱由校猛然睁开眼睛,吩咐道。

  “是,陛下。”在门外守着的王业泰立刻进啦,开始书写军令,用印盖章,然后送到几个少将的手中。

  大明,帝都,京师,国子监。

  作为中央的最高学府,这里一向都是文人聚集之地,不过如今,这里就更加的鼎盛三分了,全国各地有志于官场的学子,如今大部分都聚集在这里。

  当然,他们这里最高的也不过是秀才功名,今年上半年的大比,让所有举人都被皇帝抓走,弄去当官了,也只有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秀才还留下了下来。

  当然,这些人中也不乏有才之人,只是他们大部分比较迟钝,没有察觉到去年的变化,稳稳当当的考了个秀才后便没有参加天启元年的秋闱,以至于赶不上今年上半年的官场大变,没有混到个一官半职。

  不过,这些人倒没有气馁,而是捐了一笔钱,进了国子监,想要近距离的感受到科考的变化。而在商税刚刚铺开,税收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国子监的文部自然也是财政拮据,面对这么一比钱财,就连一向清正的杨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收了下来,然后发给了手底下的官员们。

  如今的国子监可谓是大变样,里面祭酒监正不知道该如何授课,以面对未知的科考,便来请教杨涟,而杨涟也不含糊,巴拉出一堆书,让国子监的学子去研读。

  宋朝张载的关学,王阳明的心学,这些还算是正常的,虽然没有了朱熹的理学,但再怎么也是儒家一脉正统,不算过分。

  但是接下来的就差点让祭酒鼻子都气歪了,农政全书是什么东西?

  哦,是如今次辅徐光启写的书,讲的是农业的,好吧,这个答案让祭酒勉强捏着鼻子忍受下去了。但是,天工开物是什么鬼,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全都是些小民用的,打铁织布的技术,这个也要学?

  什么这是工部和内府制定的学科,必须学,到时候科举就有这一门。

  好吧,学。祭酒再次捏住了鼻子。

  但是,下一本更是让国子监的那些老师们差点跳了起来,这些鬼画符是什么玩意?什么这是数学?别欺负我读书少,我可是度过九章算术的,也是算过鸡兔同笼的问题,那都是用汉字写的,怎么也不是这些道士的玩意。

  不过,在面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传教士时,这些老师们再次败退下来,文化不同,怎么辩论。

  至此,在一顿书籍之下,国子监是彻底的变了风貌,等到开学时,新来的一批监生们,面对的便是这些听没听过的学科。

  翻开书,很多人登时觉得自己变身成为了文盲,不然为什么这些字拆开来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我却一个意思也不明白。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