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2章_极品枭宠:皇夫是蛇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没有享用过被人细心呵护,捧在手心里面宠着的感觉,也就罢了,可是,唐玉既然已经经过了,墨英,细心的照顾向受够了他带给她的温暖和呵护……

  这么长时间离了他之后,终于开始渐渐的生出寂寞情怀,无法克制的情绪低落了,加上最近事务缠身,样样都不顺利,跟那个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小女孩儿有了天差地别。

  想到手边无人可用,唐玉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随身书库中,有关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以说,她现在这困境和烦恼,从根源上就是没有可靠的手下所造成的,追根究底,还是得大力网罗人才。

  选官用人是朝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朝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朝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主义中央集权封建朝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以后,朝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察举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注引应劭说: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未改。不过有时单举其中的一二科,或全举四科,均有诏令临时规定。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上述察举诸科,实际上分为岁举和特举,岁举是常制,特举由诏令临时规定,二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