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章、英法协约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利益诱惑。

  早在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俄国人就被奥地利坑了,然而即便是被坑了,俄奥关系仍然不受影响。

  原因非常简单,维也纳政府许诺出来的利益俄国人拿到了,属于心甘情愿的被坑。

  损失再惨重,能够比得上君士坦丁堡么?

  只要利益到位,损失根本就不算什么。本质上来说,俄罗斯帝国的潜在实力也壮大了,只不过距离转化为国力还需要时间。

  知道归知道,柏林政府可没有提醒英国人的意思。前段时间,他们刚摆了英国人一道,英普关系也不是那么和谐了。

  ……

  柏林政府都分析出来了,伦敦政府同样可以分析出来,当然两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柏林政府怀疑奥地利会鼓动俄国人吞并印度,伦敦政府则认为是奥地利盯上了印度。

  毕竟这是全世界最富庶的殖民地,比其它殖民地加起来都要富有,维也纳政府没道理不产生野心。

  在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同时,格拉斯顿也抛弃了自己提出的“光荣孤立”政策。

  这是他登上首相之位前提出的六项原则:

  1.在国内建立良好的政府;

  2.在国外维护和平;

  3.使欧洲各强国保持协调;

  4.不与他国结盟;

  5.承认所有国家的平等权利;

  6.同情自由。

  这六项原则的基本点有两个:一是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协调斡旋,以建立所谓的“协调的欧洲”;

  二是避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以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实现“光荣孤立”。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格拉斯顿的这些政策还没有来得及事实,国际局势就急转直下。

  如果说近东战争爆发前,光荣孤立政策还是伦敦政府的最佳选择,那么在巴黎革命爆发、反土同盟建立后,就再无半分可行性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局势,英国人迫切需要盟友在欧洲大陆牵制住奥地利,以保障印度的安全。

  纵观全世界,有能力牵制奥地利的国家就那么可怜兮兮的三个,除了不列颠自己外,就剩下不怎么在状态的法俄。

  格拉斯顿双手合拢放在桌子上,严肃的说道:“诸位,做选择题的时间到了。

  不列颠需要一个有份量的盟友,以应对接下来的国际变局,现在大家就从法俄奥三国中间选一个吧!”

  没有毛病,奥地利也是备选范围之一。在英国人的字典里,敌友是可以转换的。

  当一个国家强大到打压不下去,无法为敌的时候,化敌为友也是选择之一。

  外交大臣乔治率先回答道:“首相,这是一道单选题,我们根本就没得选择。

  随着法俄跌落,欧洲大陆的局势已经明朗了起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奥地利成为了我们眼下最大的威胁。

  当然,也不排除奥地利帝国也是纸糊的。

  只是这种可能性非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