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远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及时上奏朝廷,更别说其它事务了。”

  经过许景衡的指点,赵构才明白监察御史也不过是徒有虚名,无真正的实权。如今,大宋奸佞当道,朝中大臣结党营私,要想让监察御史查不到任何情况,很简单,这也是朝中大臣毫无顾忌的原因。

  京中官员有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官吏却无任何监察官吏,渐渐地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人甚多,位高权重的官吏随着官职的提升,野心膨胀,又有自己的父皇不理朝政,以致于民风日下,世态炎凉。

  当初,赵构想的是改变羸弱的大宋,改变政治。现在,他发现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原以为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让大宋日益强盛,却发现这就像是远不可及的梦想。

  任职枢密院使时,赵构一心想着与蔡京等人斗争,却忘记了其它官吏;率领大军征战宋江、讨伐方腊才见识到民间疾苦,也知道他们为何起义,反叛朝廷。如今,担任监察御史才发现大宋的政治实在是**不堪,出乎意料之外,或许比历史上记载的还要**。

  其中的原因也是剪不断理还乱,赵构能说是自己的父皇责任吗?不能,他再怎么说也是赵氏子弟!能说大宋历代皇上的不是吗?也不能,大宋的政治制度有利有弊,却忽视了人心,位高权重的大官,野心膨胀,中饱私囊,重文抑武之风颇重。

  赵构担任监察御史,又从许景衡口中得知,他没有明说有些话也心知肚明,不足为人道也。元丰改制,也就是大宋变法,那次变法后对大宋有很大的帮助,却是昙花一现,无法填补巨大的空缺。

  宋徽宗任由局势发展,更改不了,只能顺应潮流,以致于造成今时今日局面。虽有鸿鹄之志,却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再好的制度仍旧无法限制膨胀的私欲之心。

  许景衡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郑重其事的说道:“下官毕生的心愿便是彻查朝中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清明的大宋,一个强盛的大宋。本以为再也没有办法达成心愿,不想大人的出现,这一切还有一线生机。”

  赵构惊讶道:“我?”

  许景衡点点头,道:“正是大人,以你的权力,在朝中并无任何的文官势力。虽然下官也是文人出身,也心知文人治国有利有弊,在此不便多言。但是,大人在武将之中,位高权重,哪怕是太子都不足以与大人相提并论。”

  “少年成名,又担任过枢密院使。如今,大人成为监察御史,料想比下官做的要好,皇上又格外器重,不仅赏赐尚方宝剑,还给予便利。自此以后,想必百官才是真正忌惮监察御史。”

  “下官别无他愿,只愿大人能为大宋,能为百姓谋求福祉。”

  赵构郑重地说道:“许大人言重了,小子初出茅庐,若非大人的指点,又何以认清一些事情。既然我担任此职,必定竭尽全力,不说朝中再无贪官污吏,至少也让他们有所收敛,必然彻查。”

  许景衡听闻赵构的话,微笑的点点头,他相信赵构定然做到,不仅仅是他的行事风格,就连他的才能都知之一二,故而他相信。

  赵构却是心事重重,思忖道:“监察御史,当真是任重而道远,以后的路还很长,决不能操之过急,以免落人口实!……”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