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五章 民富则国强!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谁反对都没有任何作用,赵有恭从旁支持。即便是六部尚书反对,也无济于事,赵构统统不理会。

  赵构遵循王安石变法的路线,继续推行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废除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的同时,又加以变化: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拨款、拨粮,只要是家中有参军的便多发五两银子,算是补贴。

  至于农田水利法,则由官府派督监前去查探,不再是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并且,赵构还推行了农民法,也就是只要是百姓有证据证明当地官员有贪污受贿等不利于百姓行为时,皆可以联名上奏朝廷,任何官员都不得阻拦,直接送到他面前,由他亲自裁定,或是指派专人前去核实情况。

  由于大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赵构又特意下旨,只要真的有真才实学,不论是何身份,皆可毛遂自荐,由六部尚书、枢密院使统一筛选,然后由赵构亲自安排。

  王安石变法遭到地主商贾等人的反对,又侵害了不少官员的利益,以致于宋神宗死去便立即停止,效果显著的同时,又深深地伤害了百姓。朝堂上下形成了党派之争,也消耗了内部资源。

  那个时候时机不对,现在金人正虎视眈眈,又有二帝被俘的耻辱存在,哪怕是地主豪绅、朝中大臣等都清楚,要是大宋再不强大起来,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纵然是损失了利益,只要人活着就有机会赚回来。

  在眼前的局势下,赵构颁布的变法政策,很快在全国上下推广起来。赵构也清楚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唯有徐徐图之才行,故而赵构也准备了用十年时间来让大宋强盛起来。

  当初王安石变法失败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太过于急促,想要一蹴而就,有些不适宜现在的大宋。赵构来自于后世,他深深地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在何处,也知道优势在哪里。

  只要取其精华,加以改之,就可以借用王安石的变法强国思路,真正的让大宋富强。虽然赵构也可以运用后世的思路去改变,只不过也是不合时宜,唯有循环渐进才可以。

  赵构大刀阔斧的变法,也引来了很多人的非议,而他不顾这些人的非议,继续推行。并且,他废除了商贾之人不能为官的规定,也废除了一些赋税徭役,减免百姓的负担。

  民富则国强!

  当百姓丰衣足食,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富强。赵构变法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官府的收益,而是要改变大宋百姓的生活状况。现如今正是乱世,别说一日三餐了,就连一日两餐都做不到。

  若是大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么他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百姓走投无路之下就会暴乱,这样对大宋的未来很是不利。至于阶级矛盾,自古有之,赵构不可能真的将那些地主豪绅商贾等全部抄家灭门,然后让他们与百姓一样,那样也是大大的错误。

  赵构变法的目的只有两个,改变大宋百姓的生活状态,让他们一日三餐不为吃饱穿暖烦忧,二是促进商业发展,唯有商业发展迅速,方能带动大宋经济,那样国家财政才有源源不断地税收。

  当赵构将这两个目的以及想法说与六部尚书以及赵有恭听,他们都傻了,从未有过人想过这个问题。无论是盛唐时期的唐太宗,还是唐明皇,又或是汉武大帝等,众人皆想着本国强盛,却甚少想过如此方法,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地主豪绅,不像赵构更倾向于百姓安居乐业,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赵有恭生来便是赵氏子孙,父亲又是王爷,位高权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很好体会到这一点,可是六部尚书皆是贫苦百姓出身,他们懂得赵构真的这样做到了,那么大宋必定强盛起来,那时无人能撼动大宋分毫,故而六部尚书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开启了变法强国的道路。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