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五章 唯识教法,自成一家;在大唐是正好相反的..._法海穿越唐三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出家,而是被准提圣人一句有缘,强行带回来的。

  如今在佛法修行上不用心,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

  “至于那些错漏之处,如来佛祖自然也有处置之法如来佛祖当时下了法旨,让能记全经文者,可自行去藏经阁查漏补缺,并且在修正经文的时候,还要注明时间与法号。”

  诸圣对于如来佛祖这样的安排,也是十分认同的。

  “三藏法师返回到了灵山也不是空手来的,还带了大唐皇帝还送的一些经文,基本到是道儒两家的经典,也都被充入了藏经阁之中.只是灵山的僧众对道儒两家的经文,并不感兴趣。”

  “这一点在大唐是正好相反的”玄都大法师向诸圣说道:“在大唐,即便是道家的修士,以及儒家的儒生,对于三藏法师带回来的佛经,其实都不排斥,甚至还会主动去探寻其中之精华。”

  而这其中的缘由,也不是别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些佛经是三藏法师带回来的若是没有三藏法师,恐怕就是把这些经文再吹得天花乱坠,恐怕也很难让他们的目光偏移。

  但无论如何,眼下可不仅仅是三藏法师的经文包罗万象那么简单了,因为真正海纳百川的,是整个大唐帝国。

  接下来所讲,便是三藏法师在灵山辩经之盛会了。

  观音菩萨的“我是谁,谁是我”,显然难不倒三藏法师,诸圣也不认为三藏法师会被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但观音菩萨随后所问之“拈花一笑”,诸圣就不认为三藏法师能够那么容易解答了。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当日在灵山大殿之上,看似风轻云淡,其实各种凶险,也就只有法海一人知晓。

  应对之际稍有不慎,恐怕都很难全身而退。

  先是与观音菩萨“拈杨柳枝一笑”而心有灵犀,同见悲悯.而后有当年得到了佛祖真传心经的摩诃迦叶出列,邀请三藏辩法

  “以佛心见佛心,方能领会拈花一笑。”玄都大法师给出了当年三藏法师的答案。

  他又说道:“只是不论是当时的三藏法师,还是摩诃迦叶,此二人虽具有佛心,但却都不成佛用三藏法师话来说,那就是摩诃迦叶是独善其身之清净苦修,而他则是形于红尘,斩妖除魔,斩业护生。”

  “所谓佛心相通,摩诃迦叶当场便将心经传授给了三藏法师,而摩诃迦叶本人,则是在此次辩经之后,直接入了地府,去阴山见了地藏王菩萨,请地藏王菩萨送他入了六道轮回。”

  当时玄都大法师在听多宝如来提起此事的时候,多宝如来还说了一句话:“摩诃迦叶执意要入轮回,恐怕是因为小乘佛法修行已经登临绝顶,很难再有寸进.如今真身入轮回,或许能够参透大乘佛法之奥妙。”

  这也是佛祖当时放他走的根本原因.从多宝如来的话音之中其实也能听出来,多宝如来还是非常喜欢,可看中这位弟子的.放他入轮回,既是一种成全,也未尝不是想见他未来有所成就。

  观音菩萨与摩诃迦叶,只能说是给这一场辩经盛会开了一个不错的头.诸圣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对后面的辩经之相,已经是愈发期待了。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