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四章 这种不良风气是三藏带起来的;脸都丢光了_法海穿越唐三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择观音菩萨。

  如今,他们会稍微考虑一下,再去向菩萨上香。

  百姓们对于香火的供奉,一向最是淳朴.除却口中说的天老大、地老二,以及实际上最大的列祖列宗之外,那完全就是看仙佛们的显灵水平,华夏不养闲神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尤其现在修行界在世俗之中已经渐渐不是什么秘密,仙佛们如果还不抓点紧,依旧本着以往的念头对在人间显灵这件事情不上心那就无异于是自己主动放弃了人间的香火。

  对于几位八仙候选的状态,玉帝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他们的心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吧,但八仙终究是要归位的来镇压道家以及天庭的气运的。

  如果八仙之中,还能出一个类似于三藏圣佛这样,自立门户的狠人那玉帝也就真没有什么拿捏的手段了。

  而如今的吕洞宾,已经渐渐有了这苗头.谁说推动三教合一,本就是吕洞宾转世之天命所在,但他如今的际遇,似乎好的不得了。

  儒家得到了曾子的传承,其儒家学问,堪比大儒。

  如今儒家学问大乘,他转身又开始修道,先后求学于道家真修云牙子魏伯阳、天师侄孙葛洪,以及他的好友李白。

  前者魏伯阳虽然在三界之中名声不显,但是他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却被三界修士推崇为丹经之祖,堪称是“万古丹经王”。

  这位云牙子前辈,当然也是在年轻的时候,得到过老君的指点,这才能能够在“丹道”之上,独树一帜,并且写下这《周易参同契》,为道教丹鼎一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后一位的天师侄孙葛洪,其所著的《抱朴子》,也是丹鼎一派之经典;

  至于在好友李白这里,吕洞宾则是学到了《上清黄庭经》。

  吕洞宾在这三位处,完成了自己对道教修行的初学,而后便上终南山,向云中子问道十年之后,云中子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传授的知识了,便推荐吕洞宾去了万寿山五庄观处,正式拜在了镇元子的门下。

  镇元子作为万地仙之祖,其修为深不可测,五庄观中只供养着天地二字,其辈份也高的吓人。

  能够拜在镇元子的门下,吕洞宾当然是求之不得,而知道吕洞宾是东华帝君转世,且还是未来八仙之一的镇元子,也并没有因此而避嫌。

  镇元子身为执掌地书的地仙之祖,其实并不能擅自离开三界这一重身份对他来说,既是保护,也是限制。

  但吕洞宾的到来,让他看到了一些希望,不论是未来将地书传给吕洞宾,自己进入到混沌玄都城中;还是吕洞宾未来作为自己的传人进入玄都城,那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界代有才人出啊,他们这些老古董,因为早早就触及到了三界的瓶颈,实力修为其实已经很难有质的飞跃了.而他们还不敢放开自身对天道的感悟,毕竟他们也不愿意被天道同化。

  越是修为高深的,反而是要小心翼翼的克制。

  故而,他们被一些天才后辈们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