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 克虏炮北上(求订阅)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克虏炮北上(求订阅)

  北京通州城。

  通州是明代漕粮的终点站,每年米船到了这里,船回头,米入仓,许多乘船自江南北上的行人商贾,达官显贵也会选择在此下船。

  每年运到这里的漕粮、棉布、丝绸、茶叶、木材等来往货物,让这里成为当时热闹繁忙的大型集散地与批发地。

  哪怕现在已是十一月下旬,运河早已结冰,船只无法通行,但仍不影响各地京城商贾来这里批发送货。

  通州城南郊外,一支长长的队伍正在往通州方向走去。

  前路开头的是几辆载人的车辆。车后还跟随着四辆马车。

  只是这马车很是奇怪,平常只要一匹马便可拉车,而这些马车套的至少有两匹马乃至三匹马。车上载的东西更是奇形怪状,看似像什么庞然大物,用专门的车厢盖住,让路人完全看不到里面是什么。

  等到了通州城南,这个队伍也随即停下,前面马车中下来一位年逾五十、身材挺拔之人,径直向其中最大的车辆走去,刚到车前,便屈身拱手道:

  “叶阁老,已经到通州了,这一路上还要多谢阁老解难,否则不知还要被多少人刁难,之藻这里拜谢了。”

  说完便躬身朝马车众人拜谢道。

  “呵呵,振之(李之藻的字)太客气了,想当年利玛窦学士曾在东林讲学,我也是听其讲课,平日交谈甚欢,素来敬佩,更不说你运送克虏炮入京,为臣者忠心国事,咱们一路照应是应该的。”

  “叶阁老谬赞了,我事先收到子先(徐光启的字)的信,他让我把红夷大炮(红夷大炮以后都称克虏炮)在通州交付,后面我就不与您同行了,等到了京城,我定会亲自登府拜谢。”

  叶向高事先也知道此事,于是也不挽留,简单寒暄辞别后便带自己的人先行离开,直接往通州而去。

  见叶向高已走,李之藻看着后面押送克虏炮的队伍,心里感叹,终于到了京师了,一路上太不容易了。

  去年他跟徐光启商议,见辽东战事艰难,就想着从澳门等地购买红夷大炮,于是费尽心机终于从葡萄牙人手里买了四门,准备押送京城。

  没想到刚刚准备要起行,就遇到了广东等官员的阻碍,说他们没有收到兵部批文,贸然运送火炮有违规矩。

  李之藻也是好说歹说才上路,没成想刚到南昌,就收到徐光启来信,说新皇对红夷大炮极其感兴趣,专门从内帑给银十万,并让内阁发文广州布政司通力配合购炮。

  李之藻闻言大喜,于是专门命他的学生张焘前往澳门,继续配合广东布政司购买火炮,聘用炮手。

  而自己则亲自带着这四门红夷大炮北上,等到南京后正好遇见准备北上的内阁辅臣叶向高。

  叶向高这个人消息灵通,是典型的政客。

  他已经得知新皇帝对徐光启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