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2章 军饷与宗室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2章军饷与宗室

  “微臣明白,还请陛下放心,到时候定让都察院派遣巡边御史督察发放粮饷之事。”

  还未等汪应蛟表态,刘一燝等人纷纷发言立志起来。

  九边欠饷问题一直是内阁最为头疼的事情,如今户部的钱粮充足,他们自然乐意解决这个问题,毕竟谁也不想把那些大头兵惹恼,万一引发兵变就不好了。

  听着内阁的表态,朱由校也是颔首同意。

  他心里清楚,这些欠饷等真正发放到底层兵卒手里,都不知漂了多少遍了。

  只是他决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发军饷,兵卒拿的少,总比不拿饷银强吧,发欠饷至少会给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先有希望活下去,不至于把他们逼反。

  要知道明末造反的头目,大部分都是从边军活不下去了才跑去造反的,他们的身份都是朝廷记录在册的,不然他们也不会给自己起各种名号用了,都是为自己身份打掩护用的。

  因此在朱由校看来,只要稳住边军按时拨发饷银,边军就不至于被淘汰没落的这么快,不仅可以提高朝廷边军的战斗力,还可以变相减少日后叛军的力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诸位爱卿,边饷每年花费巨大,但朕有一个疑惑,朕记得嘉靖朝九边军饷只要几十万两即可,为何现在就要数百万两呢?感觉越发不够支撑?”

  九边军饷日积月累,已然成为朝廷的严重负担和隐患,但他们拱卫边境,抵御蒙古,朝廷又不能不用,只能不断去填这个窟窿。

  只是这个窟窿咋这么大,哪怕朝廷财大气粗,也扛不住每年辽东跟九边七八百万两银子的花费。

  这个情况在场诸人都有了解,但要说谁最有发言权,当属于兵部尚书王在晋了,他之前就是兵部左侍郎,对此事也有过了解。

  朱由校也把目光投向了他,眼神中透露出询问的眼神,王在晋感觉到了众人以及皇帝目光灼灼的眼神,见状站起身来解释其中缘由。

  “陛下,九边重镇历来被朝廷所倚重,之前太祖、成祖时期为了不劳民伤财设农于军,设立卫所实行屯田之事,又行开中法,鼓励商贾运粮于边,商贾为了获取盐引往往在边疆进行商屯,如此九边粮饷完全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但自孝宗、武宗以后,军屯大坏,军户逃往甚多,土地皆数要么荒废要么被侵占,朝廷也推行纲法盐政,虽然还推行开中法,但愿意来边疆开中的商贾相比大大减少,边境商屯也无法持续。

  边境本就苦寒缺粮,西北三边军镇更是如此,军屯、商屯败坏导致边镇根本无力再独自供应粮饷,只能求助于朝廷。”

  “那朕明白了,只要九边的商屯、军屯每败坏一分,就代表着向朝廷要的钱就会多一分,现在九边军饷要二百七十余万两,看来九边商屯与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