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5章 以工代赈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5章以工代赈

  “加把劲儿!”

  杨涟领着辽东都司的重要官吏,站在辽阳前往沈阳的官道高地上,俯视着下面一众民夫拿着镐揪、锄头等忙碌地重新整修这条要道,农工们口中喊着劳动号子,一幅干气十足,十分卖劲儿的样子,杨涟感到甚是欣慰。

  “以工代赈果有实效,约莫着再过两个月,这段前往沈阳的道路就会被整修的差不多了,冬天也更容易通行。”

  杨涟看着被一点点夯实铺平的道路,用脚狠狠踩了几下,感觉甚是坚硬,随即放下心来。

  不仅仅是建虏大旱连连,辽东也大旱,再加上之前开原、铁岭失陷后南下的流民,以及从山东迁移过来的移民,让辽东都司的压力骤增。

  因此为了缓解困境,杨涟特意在五月就上奏请求皇帝拨款赈灾。朱由校也甚是大方,念着这个时候的辽东千万要稳住,于是豪气拨款五十万两交由杨涟,让其在辽东救灾应急,不过不能只是粮食,还要以工代赈。

  杨涟闻诏就跟熊廷弼商议,借着赈灾的名义,雇用灾民在辽泽疏通河道,同时完善辽阳前往沈阳、广宁、盖州卫的各交通干道。

  并且杨涟自知此事事关重大,唯恐底下人中饱私囊,于是马不停蹄地四处巡视,唯恐灾年再叠贪腐疏漏。

  所幸有他上次巡视的震慑,负责以工代赈的官吏并不敢明目张胆的贪墨,对流民的基本保证还是有的。

  “每人一天有几顿饭?”

  杨涟走到工地的粥铺旁边,随后拿起勺子从熬煮的大锅中舀起一勺米汤,又搅动着试试稀稠,仔细地查验着锅中。

  一旁跟随的监官闻言顿时望向粥铺内一个身穿厨袍的皱巴老师傅,示意他赶紧回话。

  那老师傅从来没有见过似杨涟这般大官,也未被众人围着问过话,心中也惧怕的不行,见其询问也只能结结巴巴的说道:

  “禀…上官,这儿一天三顿,每顿都是粥、菜汤跟窝头,每半月只能供给一次肉。这都是上面规定好的,我们也不敢更改,更未敢私自贪墨。”

  杨涟见状直接端起汤勺品尝了几口,不言语的点点头,适逢灾年对这样的浓稠度还是有些满意的。

  “如此就好,这每日吃食是百姓性命所系,切不可偷工少料。”

  其实在杨涟心中对这个伙食不甚满意,他之前在江南任职的时候也曾监督修堤筑坝,招募民工。那时候的标准都是每五天一顿肉食,更有白面馒头伺候。

  但辽东穷苦,虽然现在朝廷为此出了诸多便宜优惠政策,早已使用海运粮食到辽东,并且运粮至辽东可免除关税手段,让许多商贾自发运粮来辽东贩卖,这仅仅过了两个月,辽东大米价已经低至四两银子一石了,比年初少了将近三成。

  只是即使这样也远远不够,还是有些依旧昂贵如金,供给军事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