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3章 朱由校的建议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朱由校的建议

  朱由校刚才在心中简单估算了下大明朝廷拥有的白银储备。

  加上内帑、以及户部存银,还有新押解的盐税银子,大约有三千万两左右。

  但这与整个大明朝的白银储备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朱由校前世便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讲过中国历代白银产量,加上明朝中后期的海外流入的白银,加起来有八亿两左右。

  因此哪怕朱由校把这三千万两全部弄成银币,也仅仅占据百分之三而已,与民间所用的白银数量相比,这个数字根本不够看。

  甚至把三千万两银币全部投放到民间,也对大明民间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对于民间来说,也就是多了一种新的货币而已。

  因此进一步推行钱币改革,也为了让朝廷更好的创收,让朝廷收取铸币的差价和利润。他必须想办法鼓励民间百姓把手中白银主动交付宝泉局,兑换成银币或者,铜钱才行。

  想到这里,他稍微整理下思绪,便对着刘一燝、徐光启等人郑重其事道:

  “朕早就听闻民间富商大贾,每每赚钱后就喜欢把银钱藏于家中地窖,不再使用。朕想着必须鼓励百姓把手中的白银、铜器主动兑换成银币、铜钱才行。”

  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他们自然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皇帝这么做的目的。

  朱国祯率先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如此恐怕很难,市面上本来就币值复杂。从太祖以来,每次新皇登基都会大铸造钱币,百姓手持各朝通宝,在他们看来,只要是银两跟铜子就行,其他的他们不会关心。

  如果让百姓主动兑换除了对朝廷有些稍许得利外,对百姓任何好处,反而会徒增麻烦。如果朝廷因此强行让百姓兑换银币、铜钱,万一下面官吏处置失当,民怨沸腾那就麻烦了。”

  其余等人一听朱国祯这么说,也暗暗点头,觉得朱国祯说的甚有道理。

  他们刚才听了皇帝的想法,顿时觉得不可行。心想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让百姓换成银币、铜钱,无非就是强迫嘛。这种扰民之法他们是万万不可接受的,一个做不动不好,下面有人强迫百姓兑换,怕又会再蹈反抗矿税之事了。

  见下面众人反对,朱由校也不意外甚至也不在意,因为在他心中有了想法。

  “诸位爱卿多虑了,谁说要强迫了?朕说的是要让百姓主动兑换,其中办法朕也想到一个,你们听下看是否妥当。”

  众人一听皇帝不强迫百姓,而是要让百姓自愿兑换,心中疑惑更甚,不知道皇帝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看见众人疑惑的眼神,朱由校略微思索后,有条不紊的解释起来。

  “徐爱卿刚才说过了,制造银币有八分(8%)的利润,制造铜钱有八成到三成(80%-30%)的利。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