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7章 储备粮仓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7章储备粮仓

  明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历史上少见的小冰河期。

  在这个时期,极度的寒冷气温逐渐加剧,导致粮食产量骤然下降,明朝全国各地几乎都在连年受灾。

  朱由校前世就看过一个研究论文,说明朝276年的历史中,灾害达到了1101次,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年至少三次。

  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更坑爹的是,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里,干旱等天灾发生的频率是最高的,几乎年年天灾干旱,让大明朝廷属实扛不住。

  而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崇祯十六到十七年的大旱灾,伴随着瘟疫等等,终于把大明朝廷搞崩溃了。

  但等到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李自成攻破北京,满清入驻中原后的第二年,旱情居然没有了,往后几年都风调雨顺。

  每每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是一阵惋惜,他的弟弟崇祯真的是倒在了黎明前的夜晚,如果他再能扛几年,说不定还真能挺过去。

  所以他对未来的大天灾心中还是有些恐惧的,心中也早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移民是一个手段,备荒就是第二个手段了。

  叶向高见皇帝出言询问,便稍微整理下思路,随后便缓缓说自己的见解。

  “陛下,所谓万法不离其宗,无论朝廷怎么样备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余粮救济灾民。因此微臣建议朝廷应该重设预备仓、推广新作物、严加官员考核。如此三策双管之下才能更好的弥补天灾的损失。”

  这三个建议朱由校自然能明白其中意思,只不过里面只有推广新作物听起来有新意。

  其他的都是却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推行到位。

  “重设预备仓,严加官员考核,这两条算是老生常谈了。之前世宗、神宗皇帝就做过这种事情,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现在内阁再次提出来,如何确保以后不流于形势呢。”

  听着皇帝询问,在场的徐光启等人也是默然点头。

  这是大明官场的老毛病了,许多政策如果不能自上而下全力推行,那么底层官场就很容易听之任之,不管不顾。

  不过叶向高既然敢说出来,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随即就望向一旁的户部尚书赵南星,随即扭头对朱由校郑重其事的说道:

  “陛下,内阁既然说了那肯定可以保证。此法必须双管齐下才行。臣刚才也说了,这些措施之所以之前没有推行成功,就是因为奖惩不合理。

  如果朝廷能把预备仓设置以及余粮数额纳入外查,只要在任期间都严加考核,优秀者提拔,不成者罢黜或者责罚。哪怕离官也要考察,比如符合数额才能放其离开,如此双管齐下,定可以让地方官吏积极性大大提高。”

  听着叶向高的话,朱由校是暗自摇头,心中对其的言论不是很认可。这种事情说起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