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0章 道统之争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0章道统之争

  整个辟雍殿中鸦雀无声,沉闷异常,所有大臣都跪倒在地,等待着皇帝的出声训斥。

  朱由校看着众人,心中也在暗中思量刚才刘宗周、孙慎行以及徐光启等人的话。

  这些人的争论虽然刺耳,但也是他需要的。

  他对于儒学改革的想法由来已久,亦或者说不是他想改革,是儒学需要改革,是程朱理学需要改革。不然儒学亦或者说程朱理学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并且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这个时代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他相信在场众人都是很清楚的,只不过是不敢说罢了。

  程朱理学自元代以来,虽然一直是朝廷的正统思想,但也因为如此,导致许多人觉得程朱理学尽善尽美,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只能缝缝补补,添砖加瓦。

  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程朱理学虽然有所益处,但越发不能满足大明朝的统治需要了。

  不然为什么心学会兴起,在民间那么受欢迎,为什么泰州之学会传播那么广。

  归根到底还不是程朱理学越来越僵化,根本不能满足大明百姓的需要了。

  大明的文化思想阵地程摆在那里,朱理学不占领。那心学、西学就会占领,事实就是这般残酷。

  除非朱由校就可以用武力强行打断这个进程,但他是最不想看到这种场景的出现。

  因为前世就发生过这种事情,满清不就是这么做的嘛。

  其入关后的大屠杀、文字狱、修四库、禁言论等等事情,直接把儒学的改革进程打断了,心学被连番驳斥,很少再有发展,理学也是如此。

  文人更是有话不能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扭头转向古籍之中,沉醉于考据之学,不敢询问现实。儒学也变得不适应社会跟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迂腐,愚昧,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甚至最后当西方用大炮轰开中华大门的时候,当时的人甚至要从明人的典籍中才能了解西方各国的只言片语。

  所以朱由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绝对不能让中华革新的进程在这个时候被打断。

  现在大明也需要革新,需要从各个方面地革新。

  自从来到大明后,他便发现在明末处处透露出不协调。

  朝廷穷得叮当响,民间却富得流油;朝廷推崇程朱理学,民间却思想开放;朝廷还以田赋为主要收入,民间经贸发达,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另外朝廷还不掌握铸币权,不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导致百姓视官府为仇寇,士人与市民可以随意抵抗官府等等。

  朱由校最开始也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

  这些不协调的最终原因在后世的课本中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就是大明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了。

  所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