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4章 儒学改革方案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4章儒学改革方案

  徐光启的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他开明宗义,先重申了朱由校“经世致用”的提法,主张现在要改变儒学空谈的弊端,那就必须朝经世致用方向改革。

  而做到经世致用却不容易,需要一步步来。

  而这第一步就是不要空谈,而是任何事情、任何言论与学说都要要“言必证实”。

  朱由校看到这里深表赞同,这不就是后世发表论文必须要有参考文献嘛,不然都像自媒体一般信口开河,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

  随后他就继续往下看,徐光启是有备而来,他的理论也是成套成体系的。他随后就论证应该怎么做“到言必证实,经世致用“,其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以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为证据,所谓“经学即理学,强调论学一定要取证于经,除此以外不得妄言。

  二则不能只拘泥于经书,不能只供奉经典,认为经典不可染指。不要有后人不如古人之想法,要鼓励读书人经史子集都要涉猎。要有“无事不可精”、“无事不可学”的求知精神,尽力抛弃那种整日高谈道德而轻视技艺的“经生”之业。

  所以读书人要学习大明与西洋的天文、兵法、屯、盐、水利、农业、工艺、数学,把这些知识深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如此去经世致用效果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拿着一本儒家经典去做事。

  三则是要真正做到格物致知,不应该去臆想或者猜想事物的道理,而是要以自然界的事实为证据,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里他特别强调西学的实证精神,尤重“实验之法”认为一切用数学推得的结论都应该用实践来检验,因而一定要重视用仪器和实验取得证据。

  四则是引入西学,返本求实,改掉儒家学风的浮躁习气,并且方法他都想好了,那便是先翻译西洋典籍,后把中西之学进行融合,最后便是超胜西洋之学。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洋洋洒洒的措施与建议,心中说不出来的惊讶。

  暗道徐光启的眼光确实要比其他人要多,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学习西洋学说并没有仅仅沉溺于西教教义,而是从西学中发现了欧洲文化的过人之处,希望能借西洋弥补儒家。

  朱由校随后又继续看后面诸人的点评,发现不仅仅徐光启,其实其他内阁诸臣以及六部尚书都对于理学与心学做了批判。并且许多人意见一致,那便是现在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以空谈居多,对于做实事,经世致用等学问,许多人根本不感兴趣。

  朱由校缓缓地把题本内容合上,这题本的内容太多,也给了他许多惊喜,他要好好想一想才行。

  经过这一次辩论以及内阁六部等人的点评,让他知道了现在朝廷知道现在的儒学是有问题的官员并不在少数,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