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_南京大屠杀(中译本) 张纯如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这样几天的折磨后,日军就用电线或绳子把受骗者的手腕牢牢地捆起来,并把他们赶出一些隔离区。这些早已精疲力竭根本无力反抗的人们在走出去的时候,渴望着并相信他们将获得食物。但是当他们看到机关枪,看到手中拿着带血的军刀和刺刀等在那儿的日本士兵,看到巨大的坟墓,看到成堆的先于他们被杀害的染满污血的尸体时,他们再想逃跑已经是太晚了。

  日本人后来为他们的行为进行辩护,说他们不得不处死战俘是为了节省他们自己有限的食物供应和防止反抗。但是任何理由也不能解释日本人对南京数十万孤立无助的中国老百姓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没有武器,根本不可能造反。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甫京的中国人都被日军轻易地斩尽杀绝了。南京的暴行不仅是一个集体遇害的事件,也是展现个人的勇气和力量的故事,一些人从浅浅的坟墓里爬出来,一些人紧紧抱住芦苇秆在冰冷的长江里躲上几小时,还有一些人埋在朋友的尸体下几天一动不动,然后才拖着他们带着子弹的身体走到医院,他们都是凭着强烈的求生意志而顽强地活下来了。有些妇女一连几个星期躲在洞里或壕沟里,还有一些妇女冲进燃烧的屋子去抢救她们的孩子。

  后来许多幸存者把他们的故事讲给记者和历史学家听,有些人在日本战败后到南京和东京的战犯审判法庭作证。当我在1995年夏天采访他们中的一些人时,我得知许多中国遇难者被日本人杀害,并非出于什么别的原因,而纯粹是因为日军的杀人取乐的变态心理。下面就是一位80岁的南京市民唐顺山讲述的,关于他在1937年是如何奇迹般地逃过了日本人的杀人比赛而活下来的故事。

  杀人比赛

  与成千上万的因轰炸而逃出家门沦落南京街头的不幸的老百姓不同,唐顺山在大屠杀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避难的地方。当时唐顺山25岁,是个鞋匠的徒弟,他躲在南京城北的一条叫小门口的小巷里两个师兄弟的家中。他的朋友们(唐顺山叫他们“大和尚”和“小和尚”)已经把房子的门口隐蔽起来了,他们搬走了门板,用砖头把空着的地方砌起来,因此从外面看就好像是一道光滑的完好无损的墙。他们一连几小时坐在屋里的脏地上,听着外而的叫喊声和枪声。

  突然一股强烈的冲动使他想亲眼看看日本士兵的模样,于是他的麻烦也就从此开始了。在他的一生中曾听说过日本人长得像中国人,但他从未到过日本,所以不能证明这一点。现在正是他亲眼看看日本人的好机会。唐顺山本想把自已的好奇心压下去,但最终还是被好奇心所战胜。他要求他的朋友们移开门口的砖头,让他出去看看。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