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5章 185滨江一片地_开局败光八个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若妍启发道:“高新区内不可能只有企业,还需要一些住宅和配套,人们不能每天过江来上班,工厂里打工的也不会总在工厂宿舍里住着,没有任何生活娱乐。”

  那位刘女士说道:“有是有,我们也想过规划一些住宅用地,卖地的钱反哺产业园区,我们建好了园区,招商引资,就像你在京市接触的那种。”

  在林若妍的认知中,南方的民间资本其实很活跃,很多开工厂的自己就有钱能盖房子,问题就在于这些企业很可能已经有厂房了,为啥要搬迁到这里。

  “还是政策吸引力更大吧?让企业自己买地自己建设,变成企业的办公生产基地。这里再偏僻,相对于杭城周边的村镇也还是市区,隔江交通不太方便,那就在高新区设计出更多方便生活的住宅和商业。”

  林若妍记得现实世界里,杭城滨江高新区有不少大园区,做软件的、做手机和相关零配件的,反正一个个企业都很有实力,几百亩地买下来自己盖工厂盖办公楼,职工宿舍不在话下,甚至还有在园区内弄出酒店宾馆的,对外说这是厂办招待所,实际上也能申请星级营业。

  不过这样的厂区随着手机业的兴衰,还是起起伏伏,几经易主。到了二十年后电商崛起,以前一些手机园区就都变成了新的电商产业园区。另外,随着区域成熟,某易、某里都在这里有很大的园区,这边的住宅价格也慢慢起来了。

  不过杭城的房价一直没有京市沪市长得凶猛,林若妍此时并没有特别强烈意愿在滨江买地,因此聊天氛围轻松,完全是用朋友的视角给提一些看法建议。

  刘女士就很喜欢这样没有功利心的谈话。她接触过不少本地或者临近市镇的企业,他们与她套近乎,都想着趁区域不成熟,怎么能低价多弄点地皮。地皮拿到了他们可能未必设厂,就倒手卖给其他人。这就背离了区域发展的大规划。

  “该如何引进真正想要设厂的大企业呢?”

  “现在的规划能让我们看看么?”林若妍提了个要求。

  刘女士肯来,就是听说林若妍已经在余杭那边拿地开始做项目了,知道她是京市的开发商,还有产业园的运营经验。所以就随身带着图纸,希望能聊的深入一些。

  林若妍一问,她就将图纸铺开在台面上。

  林若妍带着的那位设计部小姑娘也凑上前仔细看,看了几眼,小姑娘就小声问:“这地块怎么这么大?”

  林若妍仔细一看,就发现被规划道路隔开的各种产业园区用地的确很大,最小的也是四百亩起步,就问:“每一块地是单独出让,还是可以拆开散着卖呢?”

  “四百亩已经不算大了吧,滨江的地便宜,道路也不能修的太密集了,那样修路的钱就高了。四五百亩一块地,建筑面积二三十万平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