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一章 打个措手不及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围内,才能施展这一招。

  不然的话……就别勉强。

  被参劾卸职还好,如果因为冒进而兵败,那你朱知节可要惨了。

  皇帝知道他的战术,觉得还挺好,再加上朱祐樘本身对朱凤、张延龄和陈锐带兵出击这件事就没什么信心,所以也认为张周这招远距离投送炸弹的方式很认同。

  横竖没什么损失。

  提前备战好了,把城外的居民收缩到城内,如果狄夷靠近城关就远距离开炮……以子母炮的特点,可以连续放炮,也就是说在朵颜三卫还没做出反应之前,十二门炮能发出六十发开花弹和霰弹出去……

  效果好就直接出骑兵跟之对攻,效果不好放完炮就等着狄夷跑路就行。

  简直太完美。

  里外里损失六十发炮弹而已。

  大理寺卿王轼走出来道:“若大明军民俱都退守城塞,而令狄夷侵犯掠夺于城外,岂非令三军威风不存?兵部难道也支持这种畏畏缩缩的战法?若九边各处以此为仿效,那各道的御史还如何参劾将士的畏滞不前?”

  一番话说得也算是掷地有声。

  显然这些当文官的,就算名义上是一伙的,但内部派系还是很多的,就算是刘健、李东阳和马文升这些人,照样会被下面的人所质疑。

  在弘治年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皇帝给了言官充分自主的进谏权力,谁觉得哪件事不爽,就可以直言上奏。

  兵部被质疑,作为尚书的马文升不能装哑巴,他走出来道:“辽东地势特殊,尤其是关、宁、锦等处,若轻兵冒进,便有违在这几处设置城关驻守的战略,此番朵颜三卫也无意与大明在城关之下交战,只以掠夺为先。地方官民都已退守城塞之内,有何必要一定要在城外决战,扬狄夷骑兵之所长?”

  马文升的话,也让在场文官很不适应。

  以往都是文官一直争着要出兵,对于那些不敢出兵的都会各种奚落和参劾,比如说之前在延绥没有出兵跟达延汗交兵的成国公朱辅,就被言官各种参劾。

  结果换到朱凤身上……

  连马文升和刘健都觉得守在城关里挺好?!

  难怪陛下说辽东军备荒驰,感情还真是那么回事。

  ……

  ……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不必再争了。”

  文官内部都在战与不战方面起了争执,皇帝的话,算是出来当定海神针的。

  众大臣做出恭敬聆听的姿态。

  “朕派安边伯前往宁远驻防,是为防朵颜有不臣犯境之举,如今正好被言中,从山海关等处,其实都已有调度,若时机恰当,与朵颜于城关之外交战也无不可!”

  皇帝的意思。

  战或者不战,你们别废话了,还是看前线的形势来定吧。

  而且朕现在不想听你们的,就想听秉宽老弟的。

  你们说得再有理,但凡跟秉宽老弟所说的观点不同,朕也不会采纳。

  就是这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