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分田_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家的田产,我会拿出拿出一半来分,你们先前有佃耕钱家的田就报出来,优先把这些田先分给你们,之后随我起事应获得的奖励田,等丈量完土地后一并分给你们,不是佃田,是可世代耕种的田产。”

  王浩扫视着台下众人,又补充道:“还有谁有疑问的,可以现在就讲,能解决的我现在就给你们解决。”

  台下佃户们骚动了一下,随后就有人问道:“张相公,俺家佃的都是些山田,能不能给俺换换。”

  “张公子,我家佃的田也不好,都是些下田。”又有佃户附和道。

  王浩则说道:“我本姓王……算了,你们家里是下田的,换给谁谁会主动要?放心,有分到下田的,我会给予补偿,两亩下田顶一亩上田。”

  听到这话,众人就没有再异议了。

  “多谢张相公。”

  佃户们纷纷道谢。

  “是王相公!”

  有些反应过来的纠正道。

  一时间乱七八糟。

  王浩也懒的在纠正,而是念功劳簿:“张玉山,钱水庭,李来顺,钱茂才……”

  王浩一一念着名字。

  “今天立功的,你们每人可以多得十亩地,没有分完的田亩,会优先给你们家佃。”

  “多谢张……呃王老爷!”

  几人大喜,连忙下跪。

  张玉山只是微笑,然后拱手行礼,他知道王浩不喜有人下跪。

  而且他也不在乎这几亩田地。

  打回老家,效仿班定远收复西域才是他此生夙愿。

  钱水庭原本也想跟着跪下,但见张玉山没有下跪,也就跟着拱手行礼。

  剩下的人里,有报信和制止其他佃户暴行的人,比如那个报告地窖藏匿地点的小厮,和跟随张玉山去平定暴行的佃户,每人可以多分得五亩地。

  剩下随着王浩起事的佃户,每人可多分得三亩地。

  起事和有功之人都以立下田契,下午就开始清丈田亩。

  而从头到尾看戏的村民,无法额外获得土地,只有王浩承诺的给所有人公平分田的基础田亩。

  每人初始两亩田。

  这个数字,王浩是做过精心调研的。

  明代史料记载,一个成年人一年大概需要吃米六石。

  这是一个饱食的食米数,若仅仅免除挨饿之苦的食米数,可能一年用不着6石米。

  譬如成化年间,朝廷赈济京城流民的粮食,就是保证每人每月大人食米3斗,小孩食米1斗5升。

  若按最低标准匡算,大人需食米3.6石,小孩一年需食米1.8石。

  而明朝的亩产粮食按水稻来算是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约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

  这么说,两亩地的分田,勉强饿不死人,因为你还要缴税,也不可能只吃粮食。

  况且如果分到下田,就算有补偿,那也比不过上田。

  因此只能去租佃别人的田,才能吃饱。

  而因为立功分田的人,肯定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