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李岩巡视豫南中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众人从吊桥,进入堡门,进堡后便看见堡墙的背面,是堡民的房屋,还有粮仓、兵器、农具库、耕牛、骡马的窝棚、中间则是晒谷场,还有水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堡内还有一个厕所和粪池,方便将排泄物和垃圾收拾在一起,既能肥田,也能防治疫病。

  在高义欢的带领下,李岩等人参观了堡内各处,高义欢一一讲解,众人纷纷点头。

  众人看过墩堡后,便又奔向鹿邑县,等几人看见一座巨大的棱形堡垒时,便都被震住了。

  全河南就没有这么筑城的,整个城池伸出几个角,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西方的棱堡,都是军事用途,或者是贵族所有,里面基本不住贫民,而中国的城池,则是要把百姓保护起来,城内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甚至十多万百姓。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城池的特点,自然也不太相同。

  中原的城池要装这么多人,自然是首先考虑,城池圈的面积,考虑城池内部的空间。

  同样周长十里,四方城,无疑要比棱堡能圈更多的地,所以棱堡便很难流行。

  李岩看了看,惊叹道:“义欢,你这可是参考“铳城”来筑造的城池。”

  明代时,孙元化、徐光启十分推崇西方的棱堡,明朝也在辽东仿筑“铳城”,据说宁远堡就是,不过造堡耗费巨大,明朝财政无法负担,所以棱堡并未得到推广。

  高义欢到不太清楚,不过他没有解释,“嗯是参考一点。”

  众人来到城上,高义欢解释了棱堡的作用,讲了各个城墙如何配合,能挡数万雄兵,听等随行的众人一愣一愣。

  “节帅,此城只住军,不住民,所以不怕粮草消耗过快,就算几万人马来攻,守个半年也绝对没有问题。”

  李岩听了眼睛一亮,“筑造此城,义欢你花了多少银子。”

  高义欢道:“前后一共花费白银六万两,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全建成。”

  李岩听了之后,眼睛又暗了下来。

  一个小县城,居然花六万两去造,随行的人,都奇怪的看着高义欢,不禁有些心疼,这是多有钱,才能这么败啊。

  李岩沉吟一阵,却对高义欢道:“据我所知,铳城乃是明朝的徐学士,提成建筑,据说是参考了西洋的堡垒。他认为,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是万全无害之策。只要多造大铳,然后建台,数里之内敌不敢近,更不要提近前仰攻。声称一台之强,可当雄兵数万。”

  李岩说的徐学士,应该就是徐启光,不过高义欢对此却并不太清楚,他没想到明朝人已经弄过棱堡。

  李岩说完,往城上看了看,不禁道:“义欢,你光有台,没有炮,也不能称为“铳城”啊!”

  铳城,铳城,便需要有铳才行,但是现在李岩只见到城,却未见到铳,所以出言提醒。

  听了他的话,高义欢忽然叹了口气道:“节帅,我也铸造了不少火炮,不过铸炮,极为耗费精铁。自从我同南直的明军打了一仗,马士英便对商道封锁很严,我买不到精铁,所以配套的火炮,还没造出来。”

  “你还能铸炮?”李岩脸上一惊,不过一路来,令他吃惊的事已经太多,他便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岩皱了皱眉,沉吟一阵,转向身后一名官员,“汝州,宝丰县的附近的冶炼场,还有精铁没有?给高将军调一些!”

  高义欢听了立时一喜,那官员却回道:“节帅,汝州的矿场,刚恢复不久,目前怕没有练出多少精铁。”

  高义欢眉头一皱,立刻蹬鼻子上脸,笑着挥手道:“现在没练出来,没有关系。节帅不如将矿场交给我,我自己练,免得麻烦节帅。”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