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2章 多尔衮和豪格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尔衮提出,有些则是由满洲贵族们提出。

  比如第三条,就是满洲贵族们不再信任多尔衮,逼迫多尔滚同意,而多尔滚考虑如果不与豪格合流,大清将无力对抗西魏,所以点头同意。

  另外,同意这一条后,第四条向关外转移,留一条退路的计划,才能够施行,而这条计划施行后,清廷同时又可以将一些土地,让给南明,以便于第一条能够施行。

  如果,西魏攻击北直隶,夺取北京,而清军又难以抵挡,多尔衮甚至会考虑,将关内地盘让给明朝,而他则撤回关外。

  这样一来,当初入关时,舔着脸说为崇祯报仇,替明朝平贼,还真能说通了。

  决议定下后,多尔衮便派遣大臣,分头行事,去逐步施行这四条策略。

  关外,在多尔衮一人硬刚朱慈烺和高义欢两人时,豪格和济尔哈朗也密切的注视着关内的战局。

  对两人而言,是既害怕多尔衮取胜,又害怕多尔滚失败。

  多尔衮要是胜了,威望大增,必然来收拾他们,要是败了,大清在关内不能立足,那他们在关外也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豪格和济尔哈朗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样不管多尔滚是胜是败,他们都有能力应对。

  此时,豪格和济尔哈朗手中的兵力也并不充足,只有两蓝旗和千余正红旗,满八旗兵力还不到一万三千人,剩下都是包衣和裹挟过来的绿营。

  为了控制朝鲜和关外,豪格一面抓捕北面的野人,编入满八旗,一面将包衣和绿营,编为汉军旗,并带着汉军旗来控制朝鲜,顺便又收编了一部分朝鲜军队做为辅兵。

  此前,满清的策略是联合蒙古统治汉人,豪格在朝鲜的策略,则是提高包衣的地位,联合包衣来统治朝鲜。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满人在人口上的劣势实在太明显了,必须要找个帮手来控制朝鲜。

  在明魏清三国大战的时间里,豪格和济尔哈朗基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他们在北面抓捕或者招募了三千多野人女真,补充到两蓝旗,然后将两万七千余名汉兵,又吸纳三千余旗奴,编成八个汉军旗,每旗一营兵约三千七百余人,然后又收编了一万四千余朝鲜军队。

  豪格在关外的实力,便是一万六千满八旗,三万汉军旗,在加上一万四千余朝鲜军,总兵力近六万人。

  关外和朝鲜这么大的地方,才六万兵,当年努尔哈赤都有六万人,不过豪格也没办法,这不是近些年死得太多,加上朝鲜一地,确实不怎么富裕,养不起多少人。

  当初皇太极攻入朝鲜,最后又撤了出去,主要是朝鲜多山,耕地又少,实在没什么油水。

  六万兵马,还有一万多是朝鲜军,这点力量让豪格心里很虚,他还想继续扩充实力,可是一没人,二没钱粮,便让他仿佛被舒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