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二八章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是宰辅,第一位的,能代表整个政事堂。

  有人想反对吗?或许有想法,但一时间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司马君实和欧阳永叔那理由,在官家的陈述中已经得到解决了。这还是从朝议开始就思谋,唯一能立足的理由。

  而韩琦和文彦博,本来是赞同的,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就是这样,赵曦瞅中了这样的时机。

  决策拍板,本来就是君王的事,政事堂没有一致意见,只有遵循君王旨意。

  人就是这样,一旦面临无法改变的事实,剩下就是如何顺势而为了。

  官家的讲武堂框架,预留了太多的余地,给政事堂操作的余地。

  讲武堂的规格很高,几乎等同于朝廷,因为帝王是讲武堂院长。

  而官家只是陈述了大概,如何组建讲武堂,就是政事堂的职权范围了。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讲武堂的文院长,必须有讲武堂或者护卫营的经历,还是得有领军经历的文臣。

  同时,官家并没有具体确定讲武堂的人员配备。

  这样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讲武堂是训练武将,可官家没要求讲武堂配属的官员必须是武将。

  所以,政事堂把这个职权运用到了极限……

  讲武堂的配属官还没呈上来,但赵曦能想象到。

  得偿所愿!用文臣充塞讲武堂的属官,正是赵曦所期望的。

  文或者武,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情。

  低品级的文臣与低品级的武将,长期厮混在一起,就跟护卫营的教导和指挥使一样,并不只有相互针对,更多的是相互了解和融合。

  文臣有为人师的偏好,而武将有结交文臣的意愿,统一接受以忠诚和服从为根基的教导,再配上后世那种灌输和洗脑式的方式。

  可以想象未来的军力会是怎样。

  “押班,若是有可能,皇城司把讲武堂的杂役都拿下吧。”

  其实做帝王挺累,事事得防着,那怕赵曦对自己为讲武堂做的条令条例很有信心,一样需要掌握讲武堂的各种动向。

  这不是早先的护卫营,他时常会过去,这是朝廷的一个机构,他现在根本没多少空去关注。

  所以,只能依靠皇城司了。

  对了,还有自己的儿子,可惜儿子只是现生的儿子,不是从千年后带来的,只与现世的少年相同,也没有像自己一样,在年少时就有惊艳的表现……想多了。

  ……

  真不能用保密法令去究竟筹建讲武堂的事,这是介于朝廷重事与闲事之间的,不好界定。

  当然,这也是赵曦希望被宣扬出去的,自然不会追究。

  只是没想到这请托都牵扯到内苑了。

  “曦儿,曹家为武勋,历代武将。如今朝廷设讲武堂,娘舅家明白,未来国朝武将会以讲武堂为根,所以……”

  娘娘成了太后,反倒不忌讳掺合这些事了。再说了,这不是求官求职,是争先为国朝尽力,倒也不必忌讳。

  “娘娘,讲武堂将帅班以及校尉班,是宽进严出,军卒班是严进严出。国朝所有将帅校尉,最终都会受训,无非是迟早的事。”

  “但作为第一批受训者,算是试验品,也肯定是最为严格的一批。如果娘舅家子侄有具备条件者,这并不是难事。只需跟诲叔通个气就可以。”

  第一批,绝对是精英一批,有后世黄埔前几期的参照,赵曦是最清楚的。

  “曦儿,为娘建议,每一批曹氏或者高氏,都应该有受训者,甚至每个班,都应该有自家人存在。”

  这应该是正确的建议。赵曦同意了,至于具体怎样安排,相信曹家高家会做好。

  两条线,倒是自己不至于失去掌控。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