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四四章 有些事做不得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国朝是也不是。

  简单的对三者定义,然后针对符合国朝本质,并从中认识到自己的担当者,从而从微观上阐述天下本意…~这才是重点,也是作为进士,作为臣工的本职。

  当然,感叹九州分裂,金瓯不全,而论述国朝完成一统者,也算是一个方向。

  唱赞歌也不能说不行,分析历朝历代得失,高度赞扬国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体制……好吧,这也算。

  一道题,完全可以分辨出进士们能力方向。

  专注于史观,倾向于外交,还是文章华丽,亦或是治世能臣,从答题中都可以看出端倪。

  这题目,乍一看有点乱人心,真正沉心思考了,确实有的谈。

  之所以相公们也惊愕,其实是被天下这个名词吓着了…~这是忌讳,君王的忌讳。

  赵曦说了一通,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这也没法说清,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管是臣工,还是新科进士,怎样论述,不犯忌讳者,都不算错。

  自己只是定个方向,明确优劣,应该是说清楚了。

  他是说完了,可相公们愣了,也可以说是在思考。

  其实是真愣了。

  官家一番话,若是臣工们这样说,算得上大逆不道了。

  “其实,诸位或许真的有些妄自揣度了。范老曾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官家之题目,异曲同工。”

  欧阳修相对于其他人,更侧重于学术。

  当官家这番话说完,他便想到了范老相公的《岳阳楼记》,官家之意,又何尝不是对范老相公的凝练?

  怎样的天下,并不是该由臣工评判的,撇开这些,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便不会被题目所困惑。

  怎么把这事忘了?赵曦经欧阳修这么一说,那叫个后悔呀。

  有老范在前面挡着,他真的没必要这样费劲的去解释。

  估计在场的所有人,也是被题目的名字吓懵了,所以才有诘问的想法。

  被欧阳修这样一提醒,瞬间都明白了,这气氛也缓和了。

  殿试还在继续,新科进士们可管不着相公和官家如何了,题目出了,他们就得做。

  还真是相公们多虑了。

  新科进士,心目中只有考试,见题目后,首先是切题……就是揣摩官家出题的目的。

  这个时代,是后世对封建社会定义后,唯一不因言获罪的时代,最起码在现在还没有。

  赵曦是真希望能看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可惜,取士必须有规矩,不能乱了章法,也不能太惊世骇俗了。

  即便是赵曦想,人家新科进士也得配合才算。

  就是赵曦给相公们解释,也是尽量说些符合这个时代实际的观点。

  而最终被欧阳修这样一划拉,直接把取士的方向确定了。

  赵曦有些遗憾,心里想法很多,还是要受时代的局限。

  黄裳……这是政事堂阅卷后的头名,其实赵曦更看好王雱。

  不知道到底是因为王安石的原因,还是王雱的言辞尖锐,王雱落到了第三。

  也算吧,在经过相公诘问,自己解释之后,赵曦已经没有了出题时的情绪。

  屈服吗?也不算。妥协吗?算是吧。毕竟大环境如此,有些事根本做不得,也不能做。

  历史有她特定的轨迹,说是改变,赵曦也只能像做那些产业一样,种下一颗种子,让时代促发萌芽。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