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二二章 暗潮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乎与我吏部考功职能交叉了……”

  “怕是不能这样说。监察,除了纠察之外,更多的倾向于调查、取证,并且还有一定的惩处权。我吏部考功,无非是记录并评估,如何能相提并论?”

  “此言差矣,若论对官员行为的考量,朝廷可有比我吏部更熟悉的衙门?御史言官,无非是一些无知小儿,如何可担负纠察官员行为之责?”

  “魏兄之意,莫非这监察衙门会自我吏部调人?”

  “无不可能。朝廷之意,御史台谏拆分,监察更是要派遣各州府郡县,如今的御史台谏有多少人?如何能满足朝廷监察衙门的需要?从各衙门抽调精干之才那是一定的。”

  调人啊……虽说吏部考功,在国朝也算是油水很足的地方。可一旦监察衙门组建,谁要还想着油水的事,恐怕是自寻死路了。

  若是能蹭到监察衙门,那倒是个比吏部考功更合适的去处。

  “监察衙门纠察天下百官,谁来纠监察衙门?”

  “王兄多虑了。看朝廷抵报所述,官家责令将诸军中将监军宦官抽离,而这部分人接受皇城司节制,而皇城司本来就有密谍之责,无非是增加一些官员而已……”

  “难不成我等要受阉人监察?”

  “也对也不对。太祖开朝便有祖训,内监不得干政。给内监留武将的路,已经是宽怀了,岂可让其参政?但并不妨碍内监取证吧?也无法阻止内监作为官家家奴进言吧?”

  从朝廷各衙门,到勾栏酒肆的士人饮宴,甚至一些官宦之家,无一不在议论着朝廷的监察衙门。

  评议者有,还居多;猜测者有,也不少;有意参与到这监察大业的,更是趋之者众。

  这一次的议论,或许都也借了官制改革的风头,比市易寺和国营寺的风头更强。

  却很少见到有非议的,比起市易寺和国营寺的众说纷纭而言,这一次干净的有点异常。

  当真说是这国朝官员是认识到监察对国朝的重要性了?还是说都意识到了官员必须得受监察?

  或许都不是,更多的人是看到了监察衙门的权力……

  “爹爹,朝廷监察衙门多有议论,孩儿可能……”

  韩纯彦根本就没敢说完,在他爹扭头的瞬间,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就散了。

  韩纯彦是韩琦的第三子,并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他大哥是进士出身,可他受恩荫得官,但几次考举都未中。

  这次讲武堂的培训他也去了,可惜,一脑子浆糊,根本道不清薛向讲的那些。

  他是真心想做官,那怕比不上他爹他大哥,总比做个纨绔要好。

  韩琦本来扭头之前,还想着是训斥,可就在扭头的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官家确实是在改官制,但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增设衙门,若仅仅是改官制,增设衙门又为何?

  想起官家当初缓解冗兵之弊的做法,他好像明白了。

  官家做事好像一直这样,看似闲棋,最终的作用却显而易见。

  四儿敦厚,性耿直,入监察衙门倒是应了他的性子……

  “送拜贴去富相府上,为父要过府一叙……”

  虽然他爹没表态,韩纯彦感觉浑身都是劲。爹爹总不好举荐儿子,借富相公之名就另说了。

  韩纯彦不由的挺了挺腰,还整了整衣着,装着无事状,很沉稳的欢呼管家备马……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