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一章 大谋局的形成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孤军。”

  “朝廷知道情况,也就需要给偏师配备足够的物资…~需要偏师打下黑水镇燕军司后,继续以孤军南下,直到汇合李宪部时,才有可能得到供给。”

  “偏师携带的物资量太大,那怕咱们征用了足够多的驮马,如此庞大的队伍,不可能将行军速度提上来。”

  “这一点,章惇相信朝廷会有所考虑。当初在肃州接到诏令时,也是朝廷对高遵裕部处境做出判断而已。”

  “咱们一刻没有耽误,相信能赶得上!”

  黑水镇燕军司不是乌合之众,那是西夏防备北辽西京道的精锐骑兵,若偏师不能有充足的军备,即便尽快赶到,也不会那么简单的拿下来。就是甘肃军,也是跟折继闵部合兵后才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其实,章惇看来,偏师行军速度缓慢也有好处,可以让黑水镇燕军司有时间向兴庆府调集增援······这不是处于偏师对战考虑,而是从整个大谋局考虑,越多的增援抵达兴庆、西平和银夏一带,对于国朝最终围歼越有好处。

  西夏不是国朝,没有雄厚的财力保证,当太多的骑兵聚集在兴庆、银夏一带后,就是国朝不围歼,他们也会内讧······谁也不希望自家部落的勇士受委屈,可兴庆本地的势力也舍不得供养增援的骑兵。

  章惇对国朝这个大谋局势赞叹不已。一旦大势形成,别说国朝形成围歼之势,即便没有,只要高遵裕部能扛两三个月,西夏就会彻底崩溃。或许真的会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能。

  所以,在章惇看来,偏师完全没必要急于行军。就像狄青部、种颚部、郭逵部现在根本没有进行高烈度战斗一样,都在保存实力,为最后的大决战储备。

  在整个大谋局中,任何一路大军都缺一不可。

  “话虽这样说,可我部若在黑水镇燕军司有所耽误,不能按期与李宪部汇合,一旦朝廷的大势形成,西夏北逃,那时候对于我部恐怕会是灾难,所有的压力会集中到偏师身上······”

  这才是王韶真正担心的。

  国朝对西夏的围剿大战一旦打开,西夏人觉醒后势必要突围逃窜,西夏人能选择的只有西路、北路逃窜。目前西路应该说很坚固,狄青大军不说,接连着熊本部、折继闵部,朝廷可以说把西路封堵的相当厚实。

  而北路呢?一旦偏师不能按期汇合,偏师就需要担负封堵整个西夏溃兵的疯狂冲击······

  偏师能否按期进入既定的作战区域,对国朝的大谋局,包括对偏师的命运都相当重要!

  大包围圈一旦形成,国朝的各路大军几乎融为一体了,西夏人往任何一个方向逃窜,都将是面对国朝几十万大军的封堵,任何一路大军都不再孤立,完全是一个整体······这才是国朝大谋局的关键。

  “大帅,高遵裕部不至于不明白朝廷的用意,转战突围势必引诱西夏投入兵力,其他各部也会合理牵制,会给我们赢的时间。”

  “偏师这般长途行军,物资量庞大,朝廷不可能不考虑这些。所以,在我部潜行至黑水镇燕军司之前,甚至说跟李宪部汇合之前,西夏人不会觉察的!”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