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5章 巨变之始 (十四)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况在某人的力推之下共和国比原本历史上还多了个国家级别的数据司,而眼下数据司的职权随着火炬计划的展开,在共和国科技领域已经有了灸手可热的趋势。

  在九十年代初,能真正明白超级计算机可以做什么的,几乎都是各行业最顶尖的精英,这批人对超级计算机在本行业的应用,绝对比梁远还要熟悉,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共和国有资格动用大笔外汇的部门不多,但有资格动用大笔人民币的衙门那可就海了去了,光国内几大行总行的数据中心就得超算这个级别的计算机来搭建。

  超算的研发进程技术细节是机密,但超算产量不高绝对不在机密的范围之内,以共和国官场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和计算机所代表的主流未来来看,很多有进取心的官员不难判断出,这次超算应用上的先行一步搞不好就是仕途上的先行一步。

  相比财大气粗的财政部和更加财大气粗的央行,中科院肯定是穷鬼一个,但难得老爷子第一次开口求人梁远说什么也不能拒绝。

  原本梁远已经计划好了第三台超算的去处,但梁远也没想到才下线的超算居然能火成了这样。

  其实这完全是某人那点穿越者的自尊作怪,梁远在信息时代生活得久了,看九十年代初期那简陋到粗暴的信息交流通讯方式,总有点看史前时代的错觉,自然忽略了某些顶尖的行业精英是真能看到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的本行业未来。

  在梁远的计划里,第三台超算梁远打算半卖半送的卖给地处京城的国家气象局。

  洪水来了,洪水又来了,洪水又t的来了。

  虽然梁远身处共和国北方没有亲自体验过,混黄的洪水自家门前流过时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但自少年时代起,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在电视里看到相似的苦难重复上演,就已经足够让梁远动容。

  没有超算时,梁远就算有心提示什么,到头来依旧是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逻辑上的死结狠狠的捆住了梁远手脚。

  现在,随着超级计算机的下线,梁远终于可以成功的解放出来。

  在未来的气象学界,有着这么一个假设,如果人类有技术监控地球上的每一个气体分子,那么只要计算机性能足够,在类似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这种突变之前,人类可以准确的预知全球每一天每一点的气候变化。

  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优劣,从来都和一个国家的天气预知能力息息相关,通过超算入手,经济实力雄厚的远嘉完全有能力,以科学的名义对共和国未来的那几场大灾进行预警。

  比如近在眼前的九一年淮河大水。

  当年的淮河大水并不是所有人都毫无察觉,共和国中央气象局的一位气象工程师,就从对比历史气象记录和观察早期太平洋卫星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