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17章 《哪吒》上映_我成了一条锦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片名其实起的非常好,一个魔字,把电影里的离经叛道都先点了出来,让观众在看到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了点底,比如这么丑萌的哪吒形象,比如太乙真人的世俗化,比如那些屎尿屁的口嗨。

  跟媒体看片人,跟王长天、杨导这些主创们不同,季铭在看片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一个理由——为什么这部片子有可能超过20亿。如果说《流浪地球》的57亿,或者艺术片《遇仙降》的15亿,都属于报复性观影的结果。那《哪吒》20亿这个数字,却大概率上是可以找到一些原因的。

  为什么它能够值20亿?

  为什么锦鲤会“许愿成功”?

  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二热血?还是细节取胜的动画制作?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哪吒故事?或者当真是哪吒和敖丙的灵魔一体?

  “怎么样?”

  王长天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侧头问季铭,其实今天这么多人在场,季铭算是最重要的一个。王长天不算是特别迷信的人,但身在娱乐圈,面对捉摸不定的市场,也很难对那些气运之说,完全不放在眼里。

  季铭,毫无疑问,身负气运。

  季铭脑子里转过很多想法,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当然随口就有词儿,什么制作,什么剧情,什么特效,什么镜头语言……不过他没必要跟王长天搞虚的:“王总,嗯,不是特别成熟的一个看法啊,就直接感受上的一些东西。我也看过《大圣归来》,我觉得哪吒确实在《大圣》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这一步在哪里?我认为是,我们正在学会从神话当中提炼出人性来,并将人性放到一个经过再创作的故事里。”

  皱着眉又考虑了一下,季铭略作解释:“大致上可以说,我们渐渐做出了一个神话题材的电影,而不是仅仅把神话故事给电影化,这么说可以么?”

  这里头有一个主被动的关系——出来的是电影,还是神话故事。

  电影当然必须得是电影。

  对于中国动画片来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有太多的神话传说、传统民俗,从白蛇到孙悟空,从哪吒到大门神——但这是优势,也是陷阱。很多国产动画电影,都是从素材库里找一个主题出来,然后截一段“百科”式的演绎,把它做成动画片。

  《熊出没》和《喜羊羊》这一类IP电影的问题,其实也差不多,靠着动画片儿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本身故事大致上还是几集动画片的水准,撑不起一个大电影来。

  王长天轻轻点头:“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动画电影当成真人电影做?”

  “真人电影……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在这一点上,能好好讲个故事,塑造个人物出来的,都是少数了。”季铭作为投资人和王长天交流这个,倒是没必要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