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九章 又写论文了?_我刚编的论文竟然成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术讲座,一般气氛十分融洽。

  毕竟,大家都是同行。

  正常情况下,大家不会撕破脸皮。

  哪怕是私下里不认同,表面还会笑呵呵的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解。

  当然,这只是属于同辈之间。

  一些业内的前辈则有时候很“固执”。

  下面,一位稀疏头发的老者接过话筒打断了周教授的话。

  周教授面色也有些尴尬。

  可是,还是停了下来。

  毕竟,这位学者是业内顶级大咖方教授。

  更重要的是,也曾研究过山海经。

  方教授缓缓道:

  “《诗》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传》云:茫茫大迹,画为九州。

  古人相信,禹迹所至,即为华夏九州所及,而九州方圆亦即天才疆域,所谓天有久野,地有九州是也。”

  “这是古人的认知,人们认为《山海经》地域范围,即为禹迹之界限。”

  “《山经》所记为华夏中心地带之山川水土、草木禽兽。”

  “《海外》《大荒》诸经所记则为环绕着华夏世界之边缘地带的殊方异类、奇风异俗......”

  “从古至今,虽于《山海经》中之地名究指何处言人人殊,但解释《山海经》皆据华夏地理,则系一脉相承。”

  “到了清人吴承志才发生变化,他认为山海经所记载超过当时国界,远涉周边岛国、罗斯、阿富汗诸国,自他起,各种各样的传闻就开始出来。”

  方教授讲起了山海经的来龙去脉。

  “方老,您说的这些都没错,可是您还忘了一点,古人讲究“天下”之概念。”

  “何为天下,即整个世界都为华夏之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他们理解的华夏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华夏。”

  方教授摇摇头道:“认为无法替代现实。”

  “事实就是华夏就一直在东亚这片土地。”

  这时一位教授出来打圆场:“方教授,这个话题以后我们再讨论,您就说说您不同意小周的哪些观点。”

  方教授:“我认为山海经记载的不是世界地图志,范围逃脱不出华夏疆域。”

  “因此,我不认同这些引用的资料。”

  周教授面带微笑:“我也不认同您的观点,我认为山海志就是世界地理。”

  林辰聚精会神地听着大佬们的争论。

  话题逐渐跑偏。

  周教授也不甘示弱,用“卑微”的语气说着最“硬气”的话。

  反正就是不同意方教授的观点。

  方教授沉声道:“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发展,清末时,西方思想涌入我国,古代的“禹画九州”的传统地理学模式天崩地陷,国人始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山海经也因此套上了全新的地理学背景,也出现了山海经记载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观点,若是有一天人类走向星空,是不是山海经还要套上所谓的外星文明的观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