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九章 ‘抗菌素’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东南大学化学系主任俞同奎,此人乃是现今少有的化学专家了,生于1876年,先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随后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化学,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1910年回归后被清政府授予格致科进士,任职京师大学堂理科教授兼化学门研究所主任。辛亥后陈敬云筹办东南大学,到处邀请成名教授学者,而俞同奎这个人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说到这里得提一提,这个俞同奎乃是陈俞氏娘家的远方族人,虽然亲戚关系差了好几代,但是这个人和俞若飞可是正儿八经的同族堂兄关系。这样一来也就和陈敬云扯上了关系,加上当初筹备东南大学的林长明给他去了亲笔信,并承诺在东南大学筹建化学系,并且邀请他担任化学系主任一职,然后说明东南大学是得到了诸多人士的支持的,资金来源不但有着政府拨款,而且还有诸多热心教育事务的富商捐款,更有来自美国的友人的资金和师资支持。

  如此情况下,俞同奎这才到了浙江杭州任职刚成立的东南大学化学系主任。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接触到陈敬云创办的化学实验室,陈敬云刚设立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只有少数专家,而且还都是化工部门里玩炸药的那群人,对于化学病理可是不懂的。但是由于陈敬云要求的时间比较急,而且华夏银行那边直接给予的资金支持也不小,所以这个化学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研究磺胺外也开始设计其他化学领域。

  由于陈敬云设立的这个私人化学实验室有着充裕的资金和设备,也吸引了更多的专家加入进来,毕竟在年头搞学术,尤其是需要大量实验支持的学术性研究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办到的,比如东南大学的诸多化学系的专家也是加入了进来,俞同奎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到陈敬云设立的这个私人化学实验室。

  磺胺项目组的进展可以说是缓慢而顺利的,他们太多的捷径可走,只能是一个试验接着一个试验,这足足弄了一年多后才是把陈敬云口中那种可以灭菌的磺胺给找了出来。

  得知磺胺找出来后,陈敬云欣喜若狂,当即就是亲自给华夏银行那边传话,让他们给予化学实验室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对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给予重奖。

  而另外一方面,陈敬云就是开始着手大量生产磺胺,华夏银行全资投资的同奎药业正式成立之所以取同奎药业这个名字,这是因为感谢俞同奎在寻找磺胺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在同奎药业的工厂建设完成之前,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但是少量的生产还是可以办到的,于是乎采用实验室生产模式的少量磺胺开始进入到国民军当中。

  为了保证磺胺的利益最大化,陈敬云给项目组的人下了封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