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0章 大势推人 三千演象_万法无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甚至更多的雨滴,凝成一法;随着其组合变化与性质交互,可谓变化万千,奥妙无穷。

  归无咎心中暗赞。

  一人的最终成就,既要看本人资质根基如何,也要看时势轮转,因缘际会。

  就以归无咎自己而言。

  就算他并无玉鼎失足之弊,又得了镜珠、全珠、魂珠三珠之缘。若非在三十六万年期将至、一界振荡相搅的奇妙环境中,而是一味的在宗门之中苦修,那势必不能臻至今日境界。

  荀申也是如此。

  与自己见面之后,荀申得到启发,固然道术又进。

  但归无咎原本以为,一次清浊玄象之争中的“观山九连环”,已是荀申“兵法”之道贯通上下、兼容并包的巅峰之作。其后之进益,不过是在这个范围内损益变化而已,终究不能超出太多。

  后来二次清浊玄象之争,荀申虽胜了利大人,但那是重操旧业,将虚实诈力之变用最为返璞归真的方法施展出来,并非是道法上完胜了利大人一筹。

  但是今日一见,荀申显然打破了这个藩篱。

  为何?

  因为大开山门、重得入世,扩张势力这一初步目标完成后,开辟纪元不磨之道术,这个更高的目标,就迫在眉睫。

  尤其是得了和九宗深彻交流这一大好机会。

  隐宗忝列这混沌之世中涌出的第一流的人物,唯荀申、陆乘文二人而已。

  而陆乘文所持之“云顶金域”之法,本就是一较为封闭、偏门大系,且其将来机缘所系,和孔雀一族的双修之法密不可分。再加上陆乘文走的是朴中见奇的路子,以推演变化之功而论,这显然非他所长。

  如果将隐宗创立纪元道术比作一种层次稍低的“完道”的话,那么这历史的使命,毫无疑问的落在荀申身上。

  这就是“大势”的推动,令你欲原地踏步而不得。

  片刻之后,荀申言道:“荀某用六十年之功,将百家隐宗道术所传,其中精华汇聚,存而不废者,先融合之,再分解之,成三千道玄法。正如方才所演示。”

  归无咎缓缓点头。

  这显然是借鉴了越衡宗“三千妙法”的路数。只是越衡《真形图》上通完道之旨,而荀申这法门只求历纪元而不坏而已,标准自然可以放宽许多。

  至于分分合合,采撷多寡,甚至可以一体用之,炼成一术。又有借鉴缥缈宗道术和天玄上真“庆云之象”的地方。

  荀申又道:“这一步原也容易。但是法术之间的微妙变化,配合构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一日之功。”

  这一回归无咎却沉吟不语,并未附和,似乎若有所思。

  以荀申的智力,推根溯源确不算难。

  但是互相配合,演化无穷,其中变化微玄之数,只怕胜过天上星辰,海底沙数。逐一穷举,是决计不能的。

  然如何配合才能铸成威力最为理想的大神通道术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