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包袱_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同其主管的上级单位株江厂的筹建也相当迅速。

  没办法,温大伟将很多株江厂的事儿打着高端国际的牌子向上报,自然是批的又快又稳。

  毕竟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没办法,实在是这一次的摊子着实是大了些。

  要知道株江厂虽然名义上是漓东厂的分厂,可实际上却是漓东厂以热处理车间为核心与株江地区所辖的地方厂以及海将军陆战队的株江修理厂合并而成的新厂。

  当时漓东厂这边只知道邕江是把株江几个支柱企业拿来合并。

  既然如此,自然是那个效率高用那个。

  而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效运作以及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也为温大伟稳定株江厂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但这种稳定也只是暂时,一旦温伯格的投资耗光,后续的生产接续不上,被温大伟用表面繁荣隐藏起来的雷同样还会在株江厂里炸开。

  问题是这些厂都是好厂子也就罢了,超过三分之二都是经营不善的问题厂,甚至有几个厂有已经亏损三年多了。

  株江地方着实的耗不起了,听说上面要组建株江厂,赶紧就把包袱给丢过来。

  株江厂这边当然不干了,于是协调地方的厂书记沈局便出面与株江地方协调,看看能不能砍一半的厂子出去。

  即漓东厂这边出管理,出技术,株江地方出土地和人员,海军陆战队监督,从而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效果。

  可结果等温大伟等人到株江一看,好嘛,海军陆战队还好,说一个厂就一个厂,株江地方拿来合并的可不止是几个支柱厂,而是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厂。

  也就是说株江地方几乎把本地企业一起打包全都塞进了株江厂这个大口袋里。

  结果没过几天又要砍一半儿,自然就不乐意了,闹起来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为此沈局一度都没办法从株江厂的临时厂部走出去,因为整个临时厂部被闹事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最后还是株江地方几经协调这才平息,但平息归平息,株江厂囊括株江地方所有地方厂的事实却一点儿也不能变。

  用株江地方转述上级的文件内容的原话来说就是:“要把这次合并当做企业改革的一项探索和示范,积极落实……”

  结果株江地方还没怎么样,那些可能被砍的地方厂不干了,直接就闹起来。

  要知道这些地方厂一听说株江厂是省里的创汇厂,一个个是拼了命的挤进来,因为他们听说只要进来就等于工资有保障,生活有盼头。

  但那些挤不进来的就不甘心了,于是就跑到有关部门去闹,株江地方也是没办法,就只能一个不得罪,全都丢给株江厂,如此一来自然是皆大欢喜。

  古语有云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今人也有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株江厂既然得到邕江诸多政策和好处,自然不能白拿,除了出口创汇也得解决地方企业困难的实际问题。

  而这个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株江厂实际的核心,温大伟的身上。

  于是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温大伟的面前,那就是如何解决两千八百多株江厂名义上的职工吃饭的问题!

  光靠一个小小的剃须刀显然满足不了如此这么大的体量消耗,还得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在确定新业务之前,温大伟首先要做的便是对那二十多个地方厂进行整合……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