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6章 原来是一家_春风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向造船未来的lng订单会越来越多,单靠我们一家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姚远微笑道,“我们正在东岸岛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具备同时开工建造六条超大型lng船的能力,那里将会作为30万吨级巨轮的主要建造基地。”

  “即便如此我们的产能还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的。”

  他的轻描淡写之间,显示出来的是对未来lng船市场的极度看好,否则哪来“订单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判断?

  “因此,方向造船要向国内同行扩散lng船技术,形成一个深度合作的造船联合体。大连造船厂和闽江造船厂是我选中的合作对象。方厂长这边已经同意合作,在原来的合作基础上补充一些条款即可。大连造船厂这边呢?”姚远问。

  胡波忙问,“技术扩散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

  问了之后才回过神来,孙一民才是一把手,理应由他来发问。

  孙一民却感到奇怪,姚远要谈,其实根本没必要让胡波一起过来,做主的是他,和他谈即可。而且姚远肯定很清楚,即便一把手同意了,回去之后依然需要领导班子开会研究讨论通过才行,一把手不是一言堂。

  像方鹤这种拥有一锤定音的极大威望的一把手是极少数的。

  可是姚远偏偏让胡波也一起过来了,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考虑。

  姚远没有回答胡波的话,而是看着孙一民。

  孙一民略作思考,说,“姚先生,首先,大连造船厂非常愿意和方向造船合作,不管技术扩散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我想我们都能够接受,只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合作法?”

  大连造船厂缺外汇但是不缺钱,说句难听的,即便账户上一分钱没有,孙一民也有办法弄来几千万华夏币。作为船舶重工旗下的核心企业,大连造船厂伸手要钱是很容易的。

  无偿接受人家的技术扩散,意味着要在合作中做出更大让步,反之则能够保证自己的主动权。

  孙一民是在隐晦地告诉姚远,合作是可以的,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合作,但是不能以技术无偿扩散作为条件让我们做出让步,我们可以出钱买。

  这多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方鹤说,“孙总,姚先生不会让你们签什么‘丧权辱国’的合同协议的,和你们与川崎重工签署的合作协议草本相比,姚先生给我们的是地位对等的合作。”

  孙一民看向方鹤,这个人就是典型的沿海地区渔民形象,丝毫没有国营造船厂厂长的样子,更不像带领上千号职工把一家濒临破产的中型造船厂成功转型扭亏为盈的有传奇色彩的国营企业家。

  但人家说得对,大连造船厂此前和川崎重工签署的合作协议草本里,很多条款都充分地体现了双方地位的不对等,大连造船根本上成为了川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