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远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景衡又看了一眼赵构,沉声道:“朝中大臣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人甚多,非一时半会就能解决。即使处置数人,治标不治本。身为御史台,监察百官日常行为,然人数有限,无法兼之。”

  赵构问道:“人数有限?”

  “御史台监察内外官吏,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许景衡叹息一声,“虽有重权,却人数较少。御史台是定额制,前唐为十五人,在大宋只有六人,分别监察六部。”

  赵构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他知道许景衡的意思,只有六人,要监察六部,还要监察朝中其他官吏,根本就超出能力范围外。工部、吏部、吏部、户部、刑部、兵部何止百人,六人又如何监察的过来。

  “御史台在前唐乃是三品大员,在大宋也不过是七品官吏,职位卑微,却握有重权,共计六人,即监察御史、副监察御史、主簿、侍御史各一人,巡按二人,各尽其职。”

  许景衡叹道:“当初,下官还是监察御史时,只有五人。京中六部官吏,御史台无法监察,何况地方官吏呢?虽然皇上有意彻查朝中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人,鞭长莫及也。”

  赵构沉默了,寻思道:“虽然知道御史台人数不多,却没想到人数这么少。只有寥寥数人,又如何监察百官,监察六部?难怪许大人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非人力有尽,而是位不高权重无处使也。”

  许景衡道:“大人可知为何御史台只有六人?”

  赵构摇摇头,道:“还望许大人赐教!”

  许景衡道:“当初,御史台乃是开皇二年由检校御史改置,自前唐御史台分为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所属;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所属;三曰察院,监察御史所属。”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还有专人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

  “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此乃前唐的御史台。”

  “大宋的御史台虽沿袭前唐一些政治,却有很大的不同。自元丰改制後,恢复设立御史台官署,职掌同唐朝,但不设留台,外官不带御史台官衔。也就是说,御史台有名无实。”

  “虽然也有三院,却有很大的不同,总计加上也只有六人,只算察院唯有二人,即大人与下官。正因如此,监察御史恐有虚名,虽有实权却不受重视,上有枢密院使,又有尚书等。”

  “即使我等监察百官,上述朝廷,奏章便会送往枢密院中。若是有要事,也不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