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4章 孙元化去西洋_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4章孙元化去西洋

  朝廷最根本的就在于钱。

  只要有钱,啥事都可以做。如果没钱,哪怕你有雄心壮志,也无法施为。

  因此见铸币的事情终于定下来了,朱由校不禁长舒一口气。

  铸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要把百姓的银两都换成银币更是如此,没有十几、二十年很难办成。

  但明知如此,朱由校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行此事。

  因为这不仅会给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更可以把朝廷的货币之权收归国家,让大明朝廷重新掌握铸币权,跟为以后的钱庄、银行做铺路。

  朱由校在前世的时候,经常看一些网络小说,主角一即位就设立什么钱庄跟银行,百姓们动不动就都存进去了,主角立马赚的盆满钵满。

  但朱由校穿越后才知道,这根本是行不通的。

  金融讲究的就是两个字:信任。

  而明朝的官员、百姓对皇帝本来就很不信任。

  特别大明朝廷经济方面的作为是一塌糊涂,从最开始不让用银两,必须要用大明宝钞,这么用罢也无所谓。

  只是朝廷随意滥伐,真把其当成了印钞机,导致大明宝钞极度贬值,拿去当厕纸都嫌膈手,更别说万历皇帝矿税之祸等等。

  所以朝廷的金融信誉几乎为零,如果自己上来啥也不干,直接推出钱庄、银行。定会被官员、百姓认为是皇帝敛财的手段,先不说同意不同意,但抨击、批驳是一定的。

  因此对于组建钱庄、银行之事,朱由校慎之又慎,不敢轻举妄动。

  他想先慢慢改革税制,铸造货币,让百姓商贾从中获利。这才能重拾朝廷经济信誉,以后的事情也会更好做。

  想通此事以后,朱由校又跟刘一燝商议了些细节,就让他们去退下自己商议了。

  只是等刘一燝走后,徐光启还站在原地,不见离开的意思。朱由校见此甚是好奇,不由地问道:

  “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给朕商议吗?”

  徐光启面露苦笑,缓缓的点头躬身说道:

  “陛下,臣留下来是有一件事先要求您允许。”

  见徐光启这么一说,朱由校更加好奇了。

  “什么事,徐爱卿但说无妨,自朕即位以来,你尽心用事。其中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只要合理的,朕定会同意。”

  “陛下,此事其实也不是为了臣自己,而是为了臣的学生孙元化,臣想请求陛下让他也出使西洋。”

  让孙元化出使西洋?

  朱由校恍然大悟,他今日早朝的时候,看了礼部递上来的名单。

  这次朝廷出使的有四人,其中礼部两人,分别是主客司与四夷馆各出一名郎中,鸿胪寺一人,最后一人便是锦衣卫的人。

  名单上的三名文官均出自大明朝外交部门,其中一个出自四夷馆的员外郎更是会佛郎机语。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第一次去属于探险性

  请收藏:https://m.bqgo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